林涛:省政协委员、省新阶联副会长、网络分会会长、福建腾蓝信息产业有限公司CEO
(资料图)
当前,我省重点打造“福文化”,已初步取得成效,在国内形成一定知名度,省内形成一定共识。但作为一个有可能成长为影响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品牌,“福文化”建设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1、内涵不清晰:五福临门是福,国家富强与个人梦想实现是福,健康是福,寺庙祈福是福。一切皆是福,就容易造成“福文化”的品牌认知不清晰。
2、外延过于宽泛:写几个“福”字是“福文化”,石头上刻几个“福”字是福文化,从乡村到庙堂,所有涉“福”的载体皆可列入“福文化”,就容易造成“福文化”牵强附会,门槛过低,缺乏标杆引领。
3、网感、时尚娱乐感欠缺:所有的文化,只有通过娱乐才能流行起来。娱乐的前提,又要有时尚感,有网感。我们的“福文化”还缺乏河南、陕西等地方文化的时尚感、网感,“玩不起来”,就导致整体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有限。
建议:
1、提炼主题:心福、眼福、口福。
1)“心福”可提炼为“知足有福”,在三年疫情后,社会的整体压力趋大,倡导“知足常乐”,符合整体社会稳定的需要,符合群众心理解压的需要。
2)“眼福”可概括确立一批福建文旅必看必玩打卡点,宣扬“看过这里即是福”的旅游主张。
3)“口福”可选取确立一批福建必吃美食,提出“吃过某某,就有福气”的美食主张。
2、确立并推出一批标杆规范物质载体:
1)福礼:确立一批精品随手礼,作为福建特色向海内外来宾重点推介,可以是“福”字系列文化延伸品。
2)福语:将高速收费站、机场、高铁站,所有“欢迎您来福建”等字样,改造为“福建祝福你”,强调福建是一个“送福好客”的有福之省,不断向海内外宾客强调福建的“福文化”。
3)福地:将一些带“福”字或其他有“福相”的地点,打造成网红地标,倡导与“福”字合影,自助手写“福”字,将福气带回家等。
3、打造两三个标杆软性文化产品:
文化需要具象化,娱乐化,时尚化,网感化,才能得到有效传播。例如“老家河南”,近年通过融合声光电等手段打造“奇妙夜”系列演出,爆红全网,已经成为网友眼中的宝藏旅行地,极大拉动了旅游产业发展。建议我省从两点入手,打造“福文化”软产品:
1)打造动漫或情景搞笑短视频系列剧集,将“福文化”玩起来。
2)打造高端精品声光电融合演出剧目,参考《只此青绿》、“河南奇妙夜”系列等,从福建传统文化中寻找线索,进行现代化含义改造,如《印象大红袍》“停下来、慢下来,喝杯茶”,就极为符合现代人渴望“慢生活”的心理诉求。“福文化”高端剧目可参考此类作品进行打造。倡导知足是福,健康是福等当代人容易接受的“福”理念。
最后,建议确立具体的“福文化”外化体系后,应坚持宣传宣扬,重复重复再重复,方能有效确立“福文化”整体品牌。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