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生一个孩子怎么就这么难!”
35岁的王珊(化名)结婚6年不孕,备孕多年无果,转而寻求辅助生殖技术助孕,但却被医生告知需要考虑“反复植入失败”因素。
“出生人口跌破800万意味着什么”“建议辅助生殖技术进医保”……今年以来,关于适龄人口生育率下降的话题屡上热搜。这背后有关于生育代价、生育痛苦带来的“不想生”,也有关于求育而不得的痛苦。
(资料图片)
什么是女性生殖健康的“深层隐患”,又该如何应对?今年的“中国人口日”,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副院长、生殖中心主任龚斐带来深度解析。
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副院长、生殖中心主任龚斐
子宫内膜相关疾病已成为不孕的重要因素
不孕(育)症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导致的生育障碍状态,是生育期夫妇的生殖健康不良事件。女性无避孕性生活至少12个月而未孕被称为不孕症,对男性则称为不育症。目前,越来越多的育龄夫妇遭受不孕不育的困扰。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在线发表的《柳叶刀中国女性生殖、孕产妇、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特邀重大报告》中提到,从2007年至2010年,我国不孕发病率已经从12%升至15%。根据2020年最新十三五调查数据的初版分析结果显示,不孕率又上升至18%左右。这其中,以国家统计局统计的育龄女性(15到49岁)3.2亿人来计算,不孕不育女性的数量可以达到5700万人以上。
与不孕不育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打交道”20余年,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副院长、生殖中心主任,龚斐带领助孕团队累计助孕出生试管婴儿21万余例。
在她看来,子宫内膜就像孕育小生命的“土壤”,受精卵像“种子”,优质“种子”能否存活生根发芽取决于“土壤”是否肥沃。子宫内膜相关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息肉以及粘膜下肌瘤等都可能导致女性不孕,已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殖健康。但是最棘手的,还是不明原因反复植入失败。
怎样的子宫内膜容易受孕?
子宫内膜就像孕育小生命的“土壤”,怎样的子宫内膜算是良好的“生育土壤”?
龚斐表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息肉以及粘膜下肌瘤等明确的内膜疾病经过积极治疗往往可以获得不错的临床结局。但是,除了上述确诊的内膜疾病外,临床上依然会遇到一类人群,经历多周期移植仍不能获得临床妊娠。临床上定义这类人群为不明原因反复植入失败患者,而这类患者则可能存在子宫内膜容受性缺陷:植入窗偏移及内膜免疫失衡等可能。
因此合适的子宫内膜受容性才能造就一个相对良好的“生育土壤”。
“子宫内膜容受性是指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子宫内膜容受性越好,成功孕育的几率越高。如果内膜厚度适宜、移植时间恰当、内膜功能合适,就能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如何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龚斐介绍道,子宫内膜具有增殖-分泌-脱落的周期性变化,因此厚度是随着卵巢周期动态变化。在晚卵泡期,子宫内膜厚度是≤7mm,属于薄型内膜。目前的研究表明,薄型内膜会降低试管婴儿的成功率,而且会增加流产率。目前临床上有一系列措施可以改善内膜厚度,尽可能调节内膜厚度达到7-8mm以上可能有助于提高受孕能力。
什么时候移植胚胎受孕成功率更高?
既往的观念认为,所有女性的植入窗都是一致的,因此,在辅助生殖助孕时往往固定胚胎移植时间。但是,近十余年的研究证实,部分反复植入失败女性的内膜植入窗是会发生偏移的,有的植入窗滞后、有的植入窗提前、还有的植入窗时间缩短。因此,这类人群需要积极识别,并进行精准诊疗。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的内膜组团队分别在2020年和2023年累积数据发表文章证实:对于反复植入失败病友,通过采用个体化移植方案,第一次个体化移植的临床妊娠率达到65.3%,累积三次个体化移植患者临床妊娠率达到74.9%。实验表明通过植入窗(最佳植入时机)评估,大部分反复植入失败且植入窗发生偏移的患者都可以收获很好的妊娠结局。
什么是合适的内膜功能?
“大量证据表明子宫内膜免疫功能紊乱可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我所带领的团队通过对内膜不同免疫细胞等进行免疫谱分析,发现免疫谱异常则降低助孕结局。因此,积极内膜免疫调理则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
针对如何解决女性生殖健康的“深层隐患”,龚斐建议:一旦出现生育困难,需尽早到专业机构进行诊断、干预并积极治疗。即使助孕过程中遇到反复植入失败,也无需恐慌,在专业医院、专业生殖医生的帮助下,也有望成功。
X 关闭